松鼠碎碎念
松鼠碎碎念

第九章:重组与新生

第九章:重组与新生

机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,只有服务器风扇的嗡嗡声,像不知疲倦的心跳,记录着这漫长而艰难的沉默。李明盛靠在白板旁,双手抱在胸前,静静地等待着。他知道,这个决定,比之前任何一次技术争论或产品决策都更重要,它将定义这个团队的灵魂。

张伟紧锁的眉头,像是在进行一场复杂的算法推演。他的大脑,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,正在疯狂地加载两个完全不同的未来脚本,并试图计算出哪一个的胜率更高。

在拒绝这个脚本里,他看到的是一条清晰、安全,但上限极低的路径。他们可以继续保持小作坊式的开发,像一群快乐的极客,在自己的世界里,享受着纯粹的创造乐趣。但同时,他也看到了服务器随时可能因为胖子刘的不高兴而被关闭的风险,看到了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任何推广,最终被某个更有钱的模仿者轻松超越的未来。这个脚本的结局,大概率是“信息角”成为一个美好的校园传说,然后在他们毕业后,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互联网的尘埃里。这是一种缓慢的、可预见的安乐死。

而在接受这个脚本里,路径充满了迷雾和变量。罗宇翔,就是那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子X。他带来的资金和资源,可能会让“信息角”的发展瞬间提速,进入一条快车道。但同时,这个变量X也可能会与他们固有的纯粹基因,产生剧烈的排斥反应。他看到了未来无休止的、关于KPI和盈利模式的争吵,看到了产品被迫加上各种他们不喜欢的功能,看到了团队最终因为理念不合而分崩离析的可能。这是一场豪赌,赢了,可能会走向辉煌;输了,则会以一种更惨烈、更令人心碎的方式,提前结束。

他讨厌赌博,但作为一个顶级的程序员,他更痛恨因为硬件和资源的限制,而无法将一个系统做到极致的无力感。他想给“信息角”一个更强大的服务器,一个更快的带宽,一个更广阔的未来。这种技术的执念,最终,压倒了对商业的厌恶。

陈静的内心,则更像是一场关于情感与理智的搏弈。她低着头,看着自己那双因为长期敲击键盘而显得有些苍白的手。她想起,自己当初加入这个团队,不是为了钱,也不是为了名,只是因为李明盛那个本子里的方案,让她看到了一个可以“让世界变得好一点点”的、纯粹的可能性。她珍视这个团队纯粹的、如同家人般的氛围。她害怕那个精明、成熟得不像学生的罗师兄,会像一条闯入池塘的鲶鱼,搅乱这里的一切。

但她也忘不了,李明盛在雨中那个孤独而狼狈的背影。她知道,理想主义的花朵,需要现实的土壤才能生长。如果他们的纯粹,需要以牺牲李明盛一个人的尊严为代价,那这种纯粹,本身就是一种自私。她还想到了更深的一层:如果他们今天因为害怕而拒绝了罗宇翔,那么当明天,有另一个“张宇翔”、“王宇翔”出现时,他们又该如何应对?逃避,并不能解决问题。他们必须学会,如何与商业共存,而不是被商业吞噬。

她需要的,不是拒绝,而是一道护身符。一道可以让他们在拥抱现实的同时,还能守住底线的护身符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。

最终,是张伟,第一个抬起了头。他的眼神,不再像往常那样充满了技术的偏执,而是多了一丝从未有过的、属于成年人的凝重。

“我同意。”他说,声音很轻,但异常清晰,“我讨厌复杂的商业,但……我更讨厌失败。”

这句话,让李明盛和陈静都为之一震。这是张伟第一次,将个人的好恶,排在了团队生存的后面。他做出了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,最艰难的妥协。
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了陈静身上。

陈静缓缓抬起头,她的眼圈有些微红,但眼神却异常坚定。她看着李明盛,然后又看了看张伟。

“我也有一个条件。”她说道。

“你说。”李明盛立刻回应。

“我同意罗师兄的投资和加入。”陈静深吸一口气,开始详细地阐述她的想法,“但我必须在合同里,加上一条创始团队一票否决权。我的意思是,我们三个人,是‘信息角’这个产品的灵魂。未来,在任何关乎核心产品方向的重大决策上——比如,要不要改变网站的核心定位,要不要为了盈利而大幅牺牲用户体验,或者,要不要接纳我们都无法认同的商业广告——只要我们三个人中,有任何一个人,从产品和用户的角度出发,提出了坚决的反对,那么,这个决策,就必须被暂停、被重新讨论,甚至被否决。无论罗师兄占有多少股份,无论他能带来多大的商业利益。”

她顿了顿,补充道:“我不是不信任罗师-兄,我只是……想给我们这份理想,买一份保险。我希望,无论未来我们走多远,都不要忘了,我们当初,为什么而出发。”

这个条件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它像一道坚固的防火墙,试图在引入商业力量的同时,为团队的理想主义,保留一个最后的、神圣的避难所。

李明盛看着陈静,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敬佩。他知道,陈静想保护的,不仅仅是产品,更是他们三个人最初走到一起的那份初心。

“好。”李明盛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,然后看向张伟。

张伟也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
“那就这么定了。”李明盛拿起白板擦,将那个充满了纠结的十字,彻底擦掉。然后,在白板的正中央,写下了四个大字:

重组,新生。

第二天晚上,还是在那个咖啡馆,还是那张桌子。但这一次,团队的所有成员,都到齐了。

当张伟和陈静第一次,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,坐在罗宇翔对面时,都显得有些拘谨。而罗宇翔,则展现出了他惊人的社交能力。他不仅准确地叫出了张伟的名字,还顺带提了一句张伟去年在某个编程竞赛上拿奖的事情,瞬间让这个技术宅的脸上,露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。

李明盛没有多说废话,直接将团队公投的结果,以及陈静提出的那个“一票否决权”的条件,清晰地,传达给了罗宇翔。

听完之后,罗宇翔的脸上,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。他显然没想到,这个看起来最文静的女孩,会提出这样一个在商业谈判中,堪称霸道的条款。但他仅仅思考了不到十秒钟,就爽朗地笑了起来。

“没问题,我完全同意。”他的回答,干脆利落,充满了气度,“说实话,师妹提出的这个条件,非但没有让我觉得为难,反而让我对这个团队,更加有信心了。”

他看着三人,语气变得真诚起来:“我投资你们,投的不仅仅是‘信息角’这个产品,更是你们三个人。你们的技术能力,你们的产品感觉,以及……你们这份我早已丢失的、对理想的坚持。如果我的加入,会毁掉这些最宝贵的东西,那我的投资,本身就是失败的。所以,这道紧箍咒,我愿意戴。”

罗宇翔的这番话,瞬间打消了陈静和张伟心中最后一丝顾虑。那种感觉,就像两个即将上战场的、紧张兮兮的新兵,遇到了一个经验丰富、还愿意把后背交给他们的老班长。

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他们在一张印着“蓝色小屋”Logo的餐巾纸上,起草了“信息角”项目的第一份,也是最重要的一份“非正式”合作协议。

这个过程,充满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李明盛负责主导,提出大的框架。张伟则像一个严谨的法官,对每一个技术相关的权责界定,都反复推敲,确保没有漏洞。陈静则更像一个细心的产品经理,她关注的,是那些关于用户数据隐私和团队文化的条款。而罗宇翔,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,他总能用最精准、最没有歧义的商业语言,将他们那些相对口语化的想法,固化成白纸黑字的条款。

当讨论到股权结构时,李明盛提出了那个大胆的建议:“……剩余80%的股份,由我们三位创始成员共同持有,我建议,暂时不进行内部分配。”

“哦?”这个提议,让罗宇翔都感到了一丝意外。他见过太多创业团队,在公司还没注册的时候,就因为股权分配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。

“为什么?”他饶有兴致地问道。

“因为现在,为时过早。”李明盛坦诚地说道,“我们三个人,现在都还只是学生,未来的变数太大。谁能坚持到最后,谁的贡献最大,现在都还是未知数。如果我们现在就用一个固定的比例,把大家的未来都框死,那对每个人,其实都是不公平的。我希望,我们的股权,是挣来的,而不是分来的。我提议,创始团队的股权,等未来项目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,比如,我们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,再根据这一两年内,各自的实际贡献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,来进行动态分配。”

听完这番话,罗宇翔看着李明盛,眼神里,第一次,流露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、棋逢对手般的欣赏。他知道,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师弟,不仅有产品的感觉,更有做CEO的格局。这种把丑话说在前面、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,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学生创业者的范畴。

他点了点头,由衷地赞叹道:“师弟,说实话,就凭你刚才这番话,这五千块,我投得值。”

这个提议,也得到了张伟和陈静的一致同意。

当四个人,都用一支服务员递过来的、最普通的圆珠笔,在那张薄薄的、甚至还沾着一点咖啡渍的餐巾纸上,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时,这个混杂了技术理想主义、产品完美主义和商业实用主义的、全新的团队,正式宣告诞生。

李明盛拿起那张写满了字的餐巾纸,小心翼翼地,折叠好,放进了自己的贴身口袋里。他知道,这张纸,比任何银行里的存款,都更宝贵。

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他们在一张餐巾纸上,起草了“信息角”项目的第一份,也是最重要的一份“非正式”合作协议。

这份协议,简单,却核心要素齐全:

  • 团队成员及股权结构: 明确团队由李明盛、张伟、陈静、罗宇翔四人组成。罗宇翔以五千元现金及相关资源入股,占股20%。剩余80%的股份,由三位创始成员共同持有,但并未立刻进行内部分配。李明盛提议,创始团队的股权,等未来项目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,再根据各自的贡献,进行动态分配。这个提议,得到了张伟和陈静的一致同意。
  • 资金管理: 罗宇翔的五千元投资款,将存入一个由陈静负责管理的公共账户,每一笔支出,都需要有清晰的记录。
  • 分工与职责: 李明盛担任产品负责人(PM),对产品方向和日常运营负总责。张伟担任技术负责人(后端),陈静担任设计负责人(前端)。罗宇翔则担任商务负责人(BD),负责对外的一切合作与资源拓展。
  • 特别条款: 白纸黑字地,写上了那条“创始团队一票否决权”的条款。

当四个人,都用一支圆珠笔,在那张薄薄的餐巾纸上,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时,这个混杂了技术理想主义、产品完美主义和商业实用主义的、全新的团队,正式宣告诞生。

签完字,罗宇翔从钱包里,拿出一沓厚厚的、崭新的人民币,一共五十张,放在了桌子上。

“这是五千块,你们点点。”

看着那沓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钞票,张伟和陈静的眼睛都直了。他们长这么大,还是第一次,亲眼见到这么大一笔巨款。

李明盛的心中,也充满了感慨。他知道,从这一刻起,他们玩的,就不再是学生的兴趣项目了。这五千块钱,是信任,是责任,更是一个沉甸甸的开始。

资金到位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解决团队的生存环境问题。

罗宇翔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办事效率。仅仅一天时间,他就动用自己在学生会的关系,以“扶持大学生创新项目”的名义,向学校申请下来一间位于老活动中心三楼的、长期闲置的储藏室,作为团队的正式办公室。

那是一个只有十平米左右的小房间,位于老活动中心三楼走廊的尽头,紧挨着厕所。因为常年无人使用,门上积了厚厚一层灰,锁也已经生锈了。罗宇翔找来管理员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门打开。一股混合了灰尘、霉菌和旧纸张腐烂气息的、呛人的味道,扑面而来。房间里,堆满了各种废弃的桌椅、坏掉的音响设备和历年晚会用剩下的、早已褪色的道具。

但在三人看来,这里简直就是天堂。

他们花了一个完整的周末,对这个小房间,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净化。罗宇翔负责外交,搞定了水电和网络接口。而李明盛、张伟和陈静,则成了最勤劳的清洁工。

他们戴着口罩,把房间里所有的杂物,都搬到了楼下的垃圾站。张伟这个平日里连自己书桌都懒得整理的技术宅,此刻却干劲十足,一个人就扛下了一个坏掉的大音箱。陈静则细心地,用湿抹布,将每一个布满蜘蛛网的角落,都擦拭得干干净净。李明盛负责最艰苦的活儿——刷墙。他从五金店买来最便宜的白色涂料,卷起袖子,用一个下午的时间,让整个房间焕然一新。

打扫干净后,他们又用省下来的钱,去了一趟学校附近的旧货市场。他们在那里,像寻宝一样,淘来了三张看起来还算结实的电脑桌,和四把虽然样式不同、但坐起来还算舒服的椅子。

当他们把自己的电脑,第一次,堂堂正正地,摆放在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里时,那种感觉,比在五星级酒店办公,都更让人激动。陈静甚至还从宿舍,抱来了一盆小小的绿萝,摆在了窗台上,为这个简陋的空间,增添了一抹生命的绿色。

紧接着,就是最重要的装备升级——服务器。

这一次,他们不再需要胖子刘那个远在美国的、随时可能宕机的灰色空间。罗宇翔直接带着李明盛和张伟,去了当时北京最大的IDC服务商——万网的公司。

万网的办公室,位于中关村一栋崭新的写字楼里。当他们走进那充满了专业气息的、铺着地毯的办公室,看到墙上挂着的各种互联网接入许可资质时,李明盛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
接待他们的,是一个穿着职业套装、看起来非常干练的销售经理。

“几位同学,是想租用我们的虚拟主机,还是独立服务器呢?预算大概是多少?”

“独立服务器。”李明盛直接说道,底气十足。

在接下来的谈判中,李明盛展现出了他作为产品经理,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控。他没有被销售经理那些关于“至强处理器”、“SCSI硬盘”等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所迷惑。他直截了当地,提出了自己最核心的需求:稳定的BGP带宽、足够的内存来运行数据库缓存,以及可靠的技术支持服务。

他还和销售经理,进行了一场小小的博弈。当对方报出一个每月1200元的价格时,李明盛没有立刻还价,而是不紧不慢地,把自己团队大学生创业项目、受到学校扶持的背景,以及“信息角”目前惊人的用户增长数据,都恰到好处地,透露了出来。

“我们现在,还只是一个校园网站。”他看着销售经理,微笑着说道,“但一个月后,可能是十个校园网站。一年后,可能会成为中国大学生市场,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。我们现在是你们的一个小客户,但未来,可能会成为你们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。对于这样的一个伙伴,我希望,能看到万网的诚意。”

最终,他们以每月800元的价格,租用了一台拥有独立IP、10M共享带宽、512M内存的品牌服务器。这套配置,在1999年,堪称豪华。并且,还额外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免费试用期。

当他们拿到服务器的root权限,第一次通过SSH远程登录上去,看到那个熟悉的Linux命令行界面时,张伟激动得,几乎要流下眼泪。

“我们……有自己的root了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像一个剑客,终于得到了一把属于自己的绝世好剑。

服务器迁移的过程,异常顺利。当天晚上,“信息角”就正式告别了那个底部带着灰色广告条的过去,以一种全新的、更快速、更稳定的姿态,重生了。

办公室有了,服务器有了,团队重组了,接下来,就是执行罗宇翔那套平台模式的第一步——上线“家教直通车”。

在罗宇翔的协调下,他的家教公司,与“信息角”团队,进行了一次正式的需求对接会。这一次,李明盛、张伟和陈静,不再是凭空想象,而是第一次,面对一个真实的、活生生的甲方。

罗宇翔的合伙人,对网站的功能,提出了各种细致的要求:要有后台管理功能、要能查看报名学生的简历、要有面试状态的标记……

在他们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,“信息角”团队,与罗宇翔的家教公司合伙人——一个名叫周涛的、已经毕业两年的师兄,进行了一次正式的需求对接会。

周涛是一个典型的、被社会打磨过的生意人。他一上来,就提出了一大堆在他看来理所当然的需求。

“我需要在后台,看到所有报名学生的联系方式,包括电话、QQ和宿舍号。”
“我需要一个功能,可以让我给所有报名的学生,群发面试通知短信。”
“我希望,在你们网站的首页,最显眼的位置,挂一个我们公司的Logo和介绍,越大越好。”

这些来自真实商业场景的需求,直接与李明盛和陈静所坚持的用户体验和隐私保护原则,发生了剧烈的冲突。

会议室(其实就是他们办公室里唯一的桌子)的气氛,一度变得非常紧张。

张伟第一个表示反对:“不行!直接暴露用户的个人联系方式,风险太大。短信群发功能,技术上可以实现,但很容易变成垃圾短信骚扰。”

陈静也据理力争:“在首页挂巨大的Logo,会严重破坏我们网站简洁的设计风格。”

眼看合作就要谈崩,李明盛及时地,站了出来。他没有直接否定周涛的需求,而是扮演了一个翻译官和协调者的角色。

他先是对周涛表示了理解:“周师兄,我完全明白您的需求。您的核心目的,是提高筛选和沟通的效率,以及扩大品牌的影响力。对吗?”

在得到周涛的肯定后,他话锋一转,开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。

“关于联系方式,我们可以换一种更保护用户隐私的方式。我们不直接提供电话,而是在后台,为每一位报名的学生,生成一个专属的面试邀请链接。您可以通过后台,点击发送。学生在网站上,会收到站内信通知。只有当他接受了您的邀请后,他的联系方式,才会对您可见。这样,既保证了您的效率,也给了用户选择权。”

“关于群发通知,我们可以做一个站内公告的功能。您可以在后台发布面试信息,所有相关的学生,都会在登录后,第一时间看到。这比短信更正式,也避免了骚扰。”

“至于品牌展示,首页确实不合适。但我们可以在‘家教直通车’的独立页面里,给您一个顶部的大横幅,并且,在每一条家教信息的后面,都加上一行‘由XX家教中心认证并提供’的标识。这样,既能体现您的品牌,又不会干扰到主站的用户。”

李明盛这套既满足了对方核心商业诉求,又坚守了自己产品原则的解决方案,让周涛眼前一亮。他没想到,眼前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学生,竟然有如此成熟的产品思维和谈判技巧。

最终,周涛欣然接受了李明盛的全部方案。

这些来自真实商业场景的需求,让三人小组,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。他们开始学习,如何将商业需求,转化为产品语言和技术方案。

经过两周紧张而有序的开发,“家教直通车”V1.0版本,正式上线。

效果,立竿见影。

上线第一天,通过网站报名的学生,就超过了五十人。一周之内,罗宇翔的公司,就通过这个渠道,成功匹配了超过二十单家教业务。

月底,当罗宇翔拿着一份详细的财务报表,和厚厚的一个信封,出现在团队的办公室时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
“这个月,通过‘信息角’,我们公司总共成功匹配了53单业务,按照合同,我们应该支付给你们的总分成是……1420元。”

他把那个装着1420元现金的信封,放在了桌子中央。

“这是我们团队,赚到的第一笔,干净的,阳光的收入。”李明盛看着那笔钱,声音有些哽咽。

这1420块钱,对于上一世的他来说,不值一提。但对于此刻的他和这个团队来说,它比一百万、一千万,都更具意义。它证明了,邓教授指出的那条路,罗宇翔规划的那套模式,是完全可行的。理想,和面包,并非不可兼得。

按照事先的约定,这笔钱,扣除下个月的服务器租金800元后,还剩下620元。

“这620块钱,怎么分?”罗宇翔笑着问道。

李明盛看了一眼张伟和陈静,然后说道:“我们三个创始成员,暂时不拿钱。所有的盈利,都继续投入到产品的发展和团队的建设中。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。”

说完,他把那620块钱,郑重地,交到了财务总监陈静的手里。

陈静接过那笔钱,手微微有些颤抖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钱,更是团队的未来。

那个晚上,他们没有再去烧烤店,而是在自己那间简陋但温暖的办公室里,用一个电磁炉,煮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泡面。每个人,都奢侈地,加了双份的火腿肠和卤蛋。

吃着这碗用自己亲手赚来的钱买的豪华版泡面,所有人的心里,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希望。

“信息角”这艘小船,在经历了第一次商业化的惊涛骇浪后,不仅没有沉没,反而调整了航向,更换了引擎,以一种更强劲的姿态,驶向了更广阔的未知海域。

而李明盛知道,这,才仅仅是个开始。一个真正的、属于他们的时代,正拉开序幕。

发表回复

textsms
account_circle
email

松鼠碎碎念

第九章:重组与新生
机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,只有服务器风扇的嗡嗡声,像不知疲倦的心跳,记录着这漫长而艰难的沉默。李明盛靠在白板旁,双手抱在胸前,静静地等待着。他知道,这个决定,比之前任何一次技术…
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
2025-09-09